缺钱就来中国?网友:滚!

2023-08-24 21:52:13 来源:甜甜追影本人

“43的张娜拉。”


(相关资料图)

打开热搜,便看到这个熟悉的名字。

这是又缺钱了?

张娜拉十几岁就涉足娱乐圈。

在父亲张然教的规划下,一切竟出人意料地顺利。

在大二推出第一张专辑的时候,便开始走红。

可是父女俩的野心,不止于此。

在音乐领域小有名气之后,便转头进入影视行业。

没想到仅仅俩月便拍摄完成的《明朗少女成功记》。

直接将她送上了顶流之路。

仅仅21岁的她,不仅拿奖拿到手软。

更是收获了无数的代言。

而此时的她,再次选择了挑战。

国内的成绩已经无法满足她的情况下。

便将眼光投向了国际市场。

可没想到,在试水日本的时候。

便遭到了人生第一次失败。

专辑卖不动,演唱会上座率不高。

折腾下来,钱没少砸,可水花基本为零。

无奈之下,只能撤出日本市场。

而不甘失败的父女俩,又将目光投向了中国。

在父亲张然教的走动下。

她接拍了在中国第一部电视剧《豆蔻年华》。

而和她搭档的就是神仙姐姐,刘亦菲。

可见她的起点之高。

不过,此时的她似乎没有什么“异国缘”。

高配的电视剧,没有水花。

便转头发了自己在内地的第一张专辑。

宣发现场,都是张父安排的有话语权的媒体。

尽管如此,张娜拉的唱片还是扑街了。

面对接连失败的他们,心灰意冷,准备就此回国。

可此时,却出现一个“戴光”的男人。

彼时已经凭借《还珠》火遍大江南北的“蛙哥”苏有朋。

向她伸出橄榄枝,出演《刁蛮公主》的女一号。

这部剧是比照着《还珠》打造的人设。

张娜拉对标的就是小燕子。

刚接到邀请时,张娜拉深感压力巨大。

可是转念一想:已经这样了,还怕什么。

不得不说,苏有朋的眼光是真的好。

这部剧,一炮而红,张娜拉一战成名。

爆火的张娜拉资源不断,代言商务更是接踵而来。

不仅商业资源丰富,连官方也高度认可她。

08年北京奥运会,唯一的韩国火炬手。

明明前途大好的她,却因为一句话跌落神坛。

“去中国就是为了赚钱。”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种贬低中国的话,让内地网友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

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

张娜拉立刻遭到了内地网友集体抵制:怒骂声满天飞。

意识到事件严重性的她,随即召开发布会澄清。

同时,张娜拉还在各个平台多次发声解释相关言论。

依旧于事无补,她的内娱之路随即结束。

之后,她多次尝试过在内娱复出。

只是每一次,网友都会用她说过的话回怼:又来赚钱?

这种“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行为。

没有一个人会原谅,必遭封杀。

可是,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人“前赴后继”。

在韩国,发展多年一直不温不火的黄致列。

受邀参与《我是歌手4》。

随着节目大火,黄致列人气也一路水涨船高。

在中国接到的商务代言,不知道比韩国好多少倍。

可即便如此,他依旧心怀恶意。

在节目中,韩国艺人问他在中国如何。

他上一句还大言不惭地说着,酬劳是韩国的100倍。

可下一句竟说出:中国的空气不好,水的味道也不对。

此话一出,网友:滚!

就是看不惯一边捞钱,一边贬低内地的。

此时,意识到事态发酵的黄致列慌了。

中韩双文的致歉信,第一时间PO了出来。

信中解释:翻译问题,不是本意。

这个解释,呵呵。

国内翻译组立马跳出澄清:

如实翻译!与我无关!此锅不背!

“男版张娜拉”,自此中国查无此人。

可即便“珠玉在前”。

还是有外国艺人不知道死活,屡犯禁忌。

近几年,随着短视频逐渐兴起。

直播变成了一个主流行业。

韩国知名的吃播博主Hamzy。

曾在直播中夸赞中国食物好吃。

面对镜头时。

她夸张的表情,狼吞虎咽的样子,很难不让人相信。

而拿掉镜头之后。

她竟然点赞本国人的“RU华”言论。

被发现之后。

博主立马通过发文或者直播的形式道歉。

可是,转头又原形毕露。

因为“双面”人实在太多了。

于是,中国网友便冒充韩国人,试探了一下她。

结果,她表示自己根本没有错。

只是因为被骂才被迫道歉。

果然,又一个两面三刀之人。

那些韩国明星明明这么 “讨厌”中国。

为什么还是前仆后继的来中国?

答案:中国高昂的片酬!

在跑男大火的时候,有人列出过中韩两国队长的片酬。

邓超一集的收入能让韩国刘在石录一季!

而韩国因为每一集的制作经费有限。

单集的酬劳也就是在1000-5800人民币之间。

如果,是一个组合的话。

那么平分下来,每个人的收入会更少,甚至连200元都不到。

而我们的十八线艺人都比他们赚得多!

那么,中国的高片酬又是从何而来?

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

既有市场和经济的因素,又有规范体系的问题。

一,“娱乐至上”、“全民娱乐化”的观念。

十余年前,在我国经济还不如现在。

整体的市场还属于正常发展。

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对文化娱乐产业的需求越来越高。

为了填补市场的空白,或者抢占市场获取利益。

国内的各大媒体都开始涉足娱乐行业。

从最初芒果的超女到之后的明星真人秀。

再到各大卫视高价引进国外的节目。

一瞬间,娱乐节目在全国兴起。

有收视率,才有利可图。

在这种情况下,各大卫视为了保住自身的利益。

便不顾一切地去抓住吸睛的点,实现利益最大化。

而那个利益点,就是明星,超大牌。

所以,一时间明星成了抢手的资源。

为了保证收视率,各大卫视只能痛下血本。

明星的身价自然也水涨船高。

可是这种情况发展到后来,已经无法控制。

不仅形成了一种恶性竞争关系。

更是形成一种“全民娱乐化”的可怕观念。

二,资本的疯狂涌入,不断刷新明星片酬底线。

近些年,国内影视行业不断的市场化。

以及这个产业自身的优势:

不但投入小,周期短,而且见效极快。

相较于投资到实业当中,较长的一个回本周期。

资本当然会选择前者。

所以一时间各种娱乐公司便纷纷挂牌营业。

而这些资本本身就是追求快速回报。

并不在乎这个行业会怎样。

所以,大IP,大导演,大明星便成了众资本追逐的对象。

为得就是用他们的名气吸引粉丝,帮助自己赚取高额收入。

这些手段,确实没有给行业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同时,还推高了明星艺人的身价。

头部的明星艺人,日薪高达208W。

而这个背后,还有更耐人寻味的现象。

以某爽为例,在网上和前夫撕X期间。

被张恒爆出1.6亿的“阴阳合同”。

和某爽签约的其中一家公司为北京世纪伙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可是在查证下,这家公司那两年期间属于巨亏状态。

在财务状况极度不乐观的情况下。

竟然还能拿出那么多的钱,砸给一个明星拍戏。

更何况,当时的“限薪令”已经出台。

这之间种种操作,实在令人费解。

不过,综合一下某爽偷税漏税的情况,答案似乎不言而喻。

三,粉丝数据的引入。

十余年前的“粉丝经济”。

还停留在买专辑,买周边,看演唱会。

可是现在的“粉丝经济”早已变了味道。

不断地做数据,除了自身努力,还要各种榜单刷钱。

不断地应援,有些粉丝为了打投支持自己的idol。

组织包场电影,线下送礼物刷好评。

更有甚者,在某偶像选秀时期。

粉丝集资购买大量的牛奶为偶像投票。

而投完票后,那些拆开的奶竟被直接倒掉。

这种近乎疯狂的情况下,明星的身价能不高吗?

四,市场机制的不健全

在影视行业突然喷井发展之时。

我们对明星演技,薪资管理是空白的状态。

在资本疯狂的进入下。

不看演技看颜值,必然就会形成一个问题点。

归根到底,明星拿这么高片酬的依据是什么?

我们并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

同时,在市场管理方面,我们也存在问题。

例如,电影的票房“注水”。

这类问题一定要严格打击,坚决防范。

某电影上映时,一张电影票的价格高达近千元。

为什么一张电影票票价那么高。

它到底值不值得这么高的价格?

还是背后有什么深意?

除去价格虚高,票房是否真实存在也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虚假的票房背后,不仅仅是明星人气的问题。

更能牵扯出其他社会层面的危害。

将电影票房完全透明化。

这样也能明确地看到明星与票房的关系。

让官方与媒体都可以参与到监督当中。

要想真正杜绝问题,还有从源头做起。

希望我们的市场机制越来越完善。

也希望那些“双面艺人”统统绝户。

关键词:

X 广告
公司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全球快递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9784号-11   联系邮箱:85 18 07 48 3@qq.com